从退伍军人到销冠:黄胡的14年铁运传奇

湖北金龙新材料有限公司2025-02-17

2 (2)

一个“翻墙”的故事

2014年寒冬,黑龙江鹤岗某化工厂外,一个男人裹着厚重的棉衣,盯着眼前三米高的围墙。围墙上铁丝网密布,施工的工人刚离开几分钟,他深吸一口气,手脚并用翻了过去。

办公楼里,他挨个敲门,终于找到铁运部负责人。对方一脸诧异:“你是怎么进来的?”他擦了擦手上的灰,笑着说:“您的门难进,但我的路必须闯。”

这个“不要命”的男人叫黄胡,是湖北金龙一名普通员工。14年前,他还是个连销售话术都不会的退伍兵;14年后,他成了金龙铁运东北营销部部长,连续多年销售业绩排名公司前三,湖北金龙见证了他的成长,他也见证了金龙的发展壮大。

32011年,23岁的黄胡退伍后来到湖北金龙。脱下军装的他,成了金龙铁运的一名销售“小白”,连篷布报价都不会。但军旅生涯赋予他的特质——忠诚、执行力、坚韧,成了他职场突围的利剑。

4

军人时期的黄胡

入职一个月,他在送货途中偶然发现荆州一家篷布店的需求,这可是开单的最好机遇,他不想错过,当时,他对公司的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,于是鼓起胆量上门沟通,经过他专业的讲解和真诚的态度,最终成功卖出7-8卷篷布。“原来做销售没想象中难?”这个青涩的“第一单”,让他找到了信心。
5

刚到湖北金龙的黄胡

6

在黄胡的办公桌上,三个笔记本和一本册子格外醒目,这就是他独创的“三本一录”,他笑称这是他的“武功秘籍”,“从进公司第一年就开始记录了,当时也是受饶纯毅总经理的启发,到目前为止已经坚持记录14年了”,黄胡说到。

640

《会议纪要本》:密密麻麻记录着产品动态;

《工作指南本》:清晰指明工作重点和方向;

《销售明细本》:整体销售数据全方位把握;

《客户通讯录》:1000多个号码,30%转化为合作伙伴。
7

黄胡说,客户就是最大的资源,无论是出差还是拜访客户,他都随身携带着三本一录,随时随地记录,高铁上,马路边……都留下了他记录的身影。而这三本一录,不仅为他自己积累客户,也为客户提供了便利。
8

2024年某天,暴雨倾盆。一位老客户紧急来电:“3年前的铁路报备资料丢了!货已经全部装上车了,今天不走,损失惨重!”黄胡不慌不忙翻开《销售明细本》,2021年的交易记录清晰如昨。5分钟后,客户收到完整资料。“您这哪是笔记本?简直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!”对方惊叹。

冠的日常,藏在每一页细节里

早晨7:30到岗,雷打不动翻看“三本一录”;

8:30前拆分指标,给团队几名成员布置任务;

电话拜访精确到分钟:“9点到11点是老板们刚上班,心情最好;下午2点到5点,他们处理完急事,有空聊需求。”

下班前半小时,召集全员复盘:“今天谁的电话被挂得最多?为什么?”
9

10

2021年,公司召开洪山会议后,明确了按照地域重新划分营销部门的战略,当时,黄胡被分配到东北事业部,并担任部长,当时正好赶上东北箱顶布市场爆发,黄胡带领团队全力冲刺,仅他个人半年内就狂揽3000多万业绩,成为公司当年的销售冠军,也为东北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而鲜为人知的是,这份辉煌背后,是他连续多天蹲守客户办公室、凌晨还在改方案的拼命。“当时的销售四大法宝,网上搜、电话打、快递寄、出门跑!”他笑着总结,“但最重要的是——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。”
11

在同事眼中,黄胡是“定海神针”。

2019年,新人龚小松的辽宁大单濒临流产。黄胡连夜奔赴客户现场,陪谈到凌晨,又亲自监工三天修改样品,最终拿下108套养殖水池订单。“没有黄部长,我可能早就放弃了,他对我而言,是同事更是老师,从他身上我不仅学会了销售技巧,更学会了做人。”龚小松激动的说。

黄胡的直系领导、金龙铁运营销副总蒋文化也对他赞不绝口:“黄胡的综合素质很强,团队协作方面非常出色,是不可多得的销售精英。”
12

公司常务副总裁、金龙铁运总经理饶纯毅更是一语中的:“他有责任有担当更有执行力,对工作尽心尽力,能吃苦耐劳,出差一次能熬20多天,不是因为他能忍,而是因为他真把公司当家。”
13

如今,黄胡已在金龙扎根14年,从毛头小伙成长为独当一面的“铁军干将”。谈及未来,他目光坚定:“金龙是我第二个家,2025年,我要带着兄弟们冲刺6100万目标!”

而那个曾翻墙闯关的青年,如今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习惯——每天清晨到岗后,翻开“三本一录”,在密密麻麻的字迹中,书写下一段更热血的故事。
14

黄胡的故事里没有奇迹,只有忠诚淬炼的初心、汗水浸泡的坚持。他用14年证明:真正的成功,不是站在领奖台上,而是跌倒后依然选择翻过那堵墙。正如他常对团队说的:“客户的门可以关,但我们的路,永远要自己闯开!”

15